最矮饲料玉米品种(饲料玉米品种哪一种产量高)

2023-01-06 13:50:23 首页 > 畜牧价格

我之前养过一个莱州红品种的狗,一窝生了18只,最大的一只狗仔超过三斤,最小的也一斤多,当天开始买牛奶喂,第三天就可以吃玉米糊糊了,真心养不起,加上狗妈妈一天得一百多块钱!俩月不到基本上都送人了!!

失心说故事

狗妈妈生了19只小狗!伙食费每天高达300,愁的主人直呼养不起?

03:31

有个农村小伙专门贮藏玉米,玉米刚收时连玉米蕊以七角的价格买入存贮,到来年麦收前后青黄不接时卖出,价格大概在一块四角以上。前年他妥妥赚了200000元。去年赚了300000元。今年他收贮得更带劲了,听说他想赚上500000元。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图片中就是他贮存的玉米中的最小一部分。

#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为什么会大面积撂荒#

我是农村人,小时候父亲种地,还要开荒种,那时我家七口人,人均一亩多一点,我家总共七亩多地。

想一想,那时这七亩多地,分布在好些地方。有这坡里的,有那洼地里的,有的只有一条山羊小路弯弯曲曲才到地里的,有的爬好几个大崖头才到的,但不管道路如何的难走,我父亲都是想方设法把地种上。

那时的工具,都是极古朴原始的。运送的工具就是一辆木制的独轮车,把肥料运送到地里,再把成熟的庄稼运回家,独轮车担当了其最主要的任务。独轮车最显著的,就是一个直径大约一米左右的大轱辘,左右各一的两个长方形的荆条编成的篓子。

现在记忆最深的就是拉车去山地里送肥料。小时候,村里家家都喂猪,攒的猪粪要送到地里当肥料,把猪粪装到篓里,要好几个人在前面拉车,后面一个架辕推车的。我和姐姐们在前面拉,父亲在后面推车。拉一趟粪,路上要歇好几次,到了地里,我们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心脏也会因为气息不畅而突突地跳个不停。

那时,几乎家家都种小麦,忙二十多天才会把麦子收完。割麦、运送、脱粒、晒场、归仓,赶上天气炎热,人人疲惫不堪,忙下来,等收完了麦子,也像是生了一场大病,可以用形神俱销一词来形容。

可就在那样的环境,地没有荒的,农民的命根子还是要指望地吃饭。

现在,好些地都荒了,为什么?

现在农民种地,基本上已经是机械化了,翻地不再用镢头刨土了,而是换成了耕地机,运送也都是三轮摩托车,还有的用上了汽车。论劳动力,和以前比足足减轻了百分之七八十,农民更应该有劳动的积极性了,但事与愿违,地反而渐渐地没人种了。究其原因,我觉得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种庄稼的收入不足以维持正常的开销。

以前什么东西都便宜,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什么都变贵了。孩子的上学教育问题,房子的问题,看病问题等等,不是简单的温饱问题可以解决的。就我们这里,离最近的莱芜和张店两个城市,买一套百十平方的房子,差不多一百万了,这比起大些的城市,房子要便宜了很多,仅仅说买房子的钱,一个农民家里,从地里能刨出来吗?这一百万对农民来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有些专家指责农民不种地是不务正业,对这些所谓的专家,真是无语。

现在,我们种小麦和玉米的很少了,因为它们价格上不去,小麦才一元二左右一斤,玉米也差不多或者更少。现在改种地瓜了,一斤至少在一元以上,好的时候会到了两元钱,而且亩产量大。虽然种地瓜比其他庄稼都要累,但价格和产量上合适,农民有了积极性,种的自然要多和广了。

二,农民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现在年轻人很少愿意再回村了,几乎都留在了城市里打拼。农民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像我们村留守种地的农民,最小的年龄也四十左右了,年轻的根本没有了。父辈们已经变成了老人,自顾不暇,好些已经去世了。同辈的也都因为年龄和身体的问题,种地越来越少,看着地没人种可惜了,只得把地瓜地改种玉米了,因为玉米相对简单不用费多少力气。我们村还算是好的,好些别的村里地没人种,荒成了一片,很可惜的。

三,土地形不成规模。

我们这里是山地,东一块西一块,山上洼地,堰上堰下,像平原一样大面积机械耕作是成问题的。如果有些人想承包土地,势必要先把土地进行规整组合,这是一个不小的工程,要动用人工和物力的。就目前来说,还有好些地有人在种,现在这种想法是行不通的,只有放在了未来,有了大面积的荒地了,这张未来的蓝图才会实现。

总之,农村越来越变成了空心村,农民年龄偏高,越来越失去了劳动能力,年轻人进不来,土地荒芜,已经成为了当下的一种趋势。好些人都有我这样的看法,不知道是不是有失于偏颇。

玉米防控倒伏,化控措施不可少!

2020年秋季东北几场台风,造成玉米大面积倒伏,有的农民对玉米倒伏都有些畏怕感。近日一些地方的大风暴雨又使一些地块,在现阶段就出现了玉米刮倒的问题。

倒伏,在东北玉米栽培生产中是一种常见现象,一般年份倒伏率约为20%~50%,重发区域倒伏率达80%~90%。每年因倒伏而造成的损失高达总产的20%左右。

其实,玉米倒伏问题,也是可以采取措施防控的。除了品种选择外,采用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特别是目前在一些地方示范的品字形种植方式等,再加上必须要的化控措施,就可以把玉倒伏控制减轻到最小程度。

首先,我们分析下造成玉米倒伏有哪些原因?

一是施肥比例问题: 氮磷钾配合不合理,尤其氮肥过多钾肥过少,植株长势繁茂,易造成徒长;二是施肥时间不对: 在拔节期没有进行蹲苗,而且由于过量追施肥料,造成秸秆旺长纤细;三是种植密度过大: 密度过大,穗位增高,植株纤细,钾肥缺失韧度下降;四是垄作容易倒伏:垄作加上土壤几年未深松,使根系不能扎的更深,而在垄台上的浮土上生长,经过大雨的淋泡,以及大风的影响非常容易根倒;五是自然气候:由于遇上像去年那样的台风、近期个别地方的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倒伏的几率就加大。

第二,玉米倒伏程度分类

有三种情况,即茎倒伏、根倒伏、茎倒折。

第三,控制减轻玉米倒伏问题的措施

主要有三种招法:一是通过育种手段,培育根系发达、茎秆坚韧、植株较矮的抗倒品种;二是采用化学调控措施降低株高和穗位高,使玉米植株的重心下降及受风面积减小,增加根系增强茎秆的抗倒能力;三是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加苗期深松,抗玉米倒伏作用也相当明显。

从玉米生产实践看,采用机械化玉米化控技术,是一个比较非常有效的抗倒技术。

第四、化控技术好处和作用

1.根系发达。增加气生根及根系数量和长度,增加玉米气生根条数30%以上,增加层数1-2层。

2.茎秆粗壮降低株高穗位。增加茎粗0.1-0.2厘米一般可使株高降低10-30厘米左右,穗位降低10-20厘米;

3.增加产量:百粒重增加1-2克,增产效果达到5-12%,能够真正做到“密植里面求高产”。

第五、使用玉米化控药剂注意要点风险

玉米化控技术尽管有很多优点,但是玉米化控药剂如果喷施不当,那么也存在很大的风险。

1.喷施地块。玉米化控药剂一般适用于中晚熟品种的高肥密植地块,肥力不足的中低产田或缺苗补种三类苗地块以及因特殊影响生物量明显不足的地块,不要施用;

2.因势喷施。喷药量还要因势而定,干旱少雨的年份可以适当减少控旺药使用量或不喷,多雨年份可适当加大使用量;

3.配药要求。药液随配随用,不能久存,要严格按照说明配制药液、不得擅自提高药液浓度。

4.喷施时间。要严格掌握喷施时期,不可提前或拖后,过早会抑制植株正常的生长发育,过晚则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根据不同的化控药剂要求,及控制的部位不同用药时间不同。一般叶龄在玉米6-13片完全展开叶喷施,根据不同的药物最佳的喷施叶片时期也不一样。

5.不能混用。不宜与碱性化肥、农药混用,可混配酸性及中性的药肥;

6.喷施要点。机具喷施前后要用清水洗净,雾化好、喷心叶, 均匀喷雾

7.人身安全。施药时不要抽烟、喝水或吃东西。喷完药应及时洗净手、脸等处的皮肤及污染的衣物。

第五,喷施农机可选用自走高架喷杆喷药机,或无人植保机进行作业。#农业实用技术# #玉米# #黑龙江头条# #吉林头条#

我的父亲是个性格温和,勤劳的人,与母亲从未发生过争吵,与世无争,1942年出生于黑龙江省明水县树人乡申家屯,当时黑土地都种玉米,小米时,父亲的家乡就种水稻,能吃到大米,周边河沟很多,随时都可以捞到小鱼,爷爷奶奶是个开通的人,父亲及兄弟妹妹过得很快乐,父亲18岁去吉林省当兵5年,当时打算提干,后来部队调查到奶奶的娘家解放前是当地的大地主,不合格提干,最后转业到绥棱林业局成为一名林区工人,当时运送木材用的是一种小火车,火车内两个工人随时往炉子扔煤,运用燃烧的火力作为小火车前行的动力,速度有些慢,木材运到我们局址时,再用大火车发往全国各地,当时黑龙江的木材为共和国建设做出很大的贡献,父亲的工作就是检修小火车头的上部,每天弄的浑身油渍麻花,有时脸都弄黑了,他勤勤恳恳 ,矜矜业业直到光荣退休。九十年代林区陷入困境,工资积压,每月100多元的工资 ,一年只能发八个月的,直到2000年初父亲去世,退休工资刚开到300多元,才开了三个月,母亲的娘家也是明水县繁荣乡,母亲初中毕业后读的中专,当时在乡里教书,后来与父亲结婚,来到绥棱林业局,那个年代没有调工作,只能对调,说白了就是互换,因为当时林区富裕,没人愿意去明水与母亲对调,母亲最后放弃了教师工作,来到林区成为一名临时工,工资28元,当时的临时工比在明水当教师的工资高,大家感觉很满意,妈妈现在有时有些遗憾,当年她的同事退休工资都5000元以上,而现在她开的是林区五七工工资,1000多元,他们抚养我们姐妹5个,始终很辛苦,父母很重视教育,我当时读的卫校,那是1985年,不是优秀生根本就考不上,四妹读的呼兰师专,后来这个学校与哈尔滨师范大学合并了,妹妹毕业在哈尔滨的一个小学校成为一名教师,剩下的三个妹妹也读了高中,但都没考上大学,中专等,想想当年高考中考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好考,我最小的妹妹是1976年出生,羡慕现在的孩子可以一本,二本,稍差点可以三本,最后也可以高职专科,只要想去就有书读,那个年代考不上的,在林区就去厂子干活了,扛小杆,扒树皮等,现在家里已经是初冬,楼房里有暖气不冷,我父辈们当年住的平房,屋子里烧个铁皮炉子取暖 ,因为是林区,烧的是劈开的木头,周边县城的居民烧的煤,他们很羡慕林区,不写了,到做午饭的时间了。下面这张照片就是我的父亲。

钓鱼少走弯路系列——野钓用什么钩钓鱼最好!

我钓鱼三十多年,用过几十个牌子的各种钩……但后来二十多年,野钓我个人一直用袖钩,特别最近几年一直用平打金袖(粗,细两种)!

——当然,我不是建议也不是鼓励你们用袖钩钓鱼。但我建议你们,如果不是针对性的钓鱼(如用玉米主攻青鱼,大鲤鱼,大草鱼,大鲢鳙……等),选用一种你们喜欢的钩形钓鱼,也只用一种钩形钓鱼!

我前面微头条说过,无论是伊豆,伊势尼,海夕,袖钩……都会脱钩跑鱼!

同样,无论什么钩形的鱼钩,都会有它的强度,超过它是承受强度,它就会断裂,拉扩变形!

而我们选择一种钩形,只用一家品质好的产品,是有很多好处的!!

一:我们知道这款钩多小,能上多小的鱼,同样,也能知道这个钩多大钓多大的鱼,同时也能大概知道它多大的力就会变形或断裂——当感觉到了它要超过承受力范围,我们就要考虑泄力——丢竿(带失手绳),或慢慢往前移动(走动)……

二:常用一个品牌钩形的钩子,我们知道它1-2-3-4……号钩子的吃铅量,我们不带钩调浮漂,也能了解双钩水底的情况。同样道理,当我们大钩换小钩,小钩换大钩时,不用调整浮漂,也知道目数的变化(钩水下情况的变化)

三:大钩能钓小鱼,但没有小钩钓小鱼命中率高,来口快!同样,小钩能钓大鱼,但同样也有缺点,脱钩率会变高,钩形易变形或拉断裂,而我们常用一个品牌钩形,熟知它多大能钓多大的鱼

,就能更有效的钓更多的鱼!比如鲫鱼和翘嘴,特别是翘嘴两三指大,七八两大,两斤以上……钩门(钩号数)的大小,就有很大的变化……

反观你,今天用海夕,明天用伊豆,伊势尼……而野钓的乐趣除了你不知下一尾是什么鱼外,就是你不知道今天什么鱼情(什么鱼开口),比如想钓鲫鱼却鲤鱼狂口,想钓鲤鱼却鲫鱼狂口,然后鲫鱼多大,我们该用什么钩多大的钩?或鲤鱼多大,该用什么钩多大的钩?

而我们只用一种钩形,不是专攻大物的话——比如我只用袖钩钓鱼,子线盒里绑好1-7#的袖钩,今天鲫鱼,鲤鱼,鲮鱼不开口,1#小钩拉白条……碰到鲫鱼或鲤鱼群开口,我们也能针对性的选择相应大小的鱼钩,这样才能钓更多的鱼。7#袖也能应付十斤八斤的,也许会脱钩跑一条大鱼,但是想想,野钓哪有那么多“巨物”,是吧?资源不好的情况下,大钩粗线就要有“空军”的准备!!!

看了有些评论“我最小就用伊势尼6#(伊豆6#)”,我真心不想说他们,已经过了爱争论的年纪!但实话实说,如果他们用小一两号的钩,就不至于经常空军,或在同样情况下能钓到更多的鱼……

(最后专攻大鱼,建议用“钛合金”钩,坚,硬,轻)

又码了不少字,今天就忽悠到这里吧!

差点高血压中风,❤❤❤心脏扑通扑通乱跳,接了一个电话,才稍微平静些!

昨天家里这边很热,最高温度有二十三四度,下午幺爸(我爸最小的弟弟)去地里撒肥,准备把那块旱田用来种玉米,撒完化肥回来已经五点多了,回来就躺在沙发上,感觉精神不太好,幺妈看幺爸不太对劲,问他怎么了,幺爸就是不啃声,幺妈就一直问他到底怎么了,那里不舒服,后来才说心慌。幺妈赶紧给村医打电话,村医过来量了血压,说血压有点高,一个一百七十多,还有一个两百了,让赶紧再吃一颗降血压药,注意休息。今早起来幺爸还是感觉心有些慌,不舒服,就一早到村医那里量血压,还是两百,就让我幺爸赶紧租个车去市里医院看看,租了我们村里人的车,赶到市医院,测血压,照CT,医生说幸好过来的及时,血管都有点渗血的迹象了,赶紧办理住院降血压!

幺妈在家要带快两岁的小孙女,还有一个大孙女在读小学,大孙女放学回来还要做饭给孩子们吃,根本就抽不开身跟着幺爸去医院,但是幺妈一直把电话带着,就怕幺爸有啥事,平时是从来不带手机的,虽然我们带着小孩们在外面玩,其实心一直悬着的,生怕发生啥事情。农村的家庭禁不起折腾!最后接到幺爸电话说医生说幸好过来及时,住院降血压就好了,我们心里才平静许多!

这几年我们村里有好几个因为血压和血糖高而中风瘫痪,那简直就是摧毁两个家庭呀,因为瘫痪后躺着床上必须要有人照顾,咱们农村都是孩子们在外打工挣钱,父母们在家带孩子种田,农闲时打打零工,一刻都不闲着的,可是如果家里需要有个瘫痪在床的劳动力,那就必须要有个人照顾,那孙女孙子就没法照顾了,年轻父母就必须至少有个人回来照顾孩子吧,那不管是小家庭还是大家庭失去了干活挣钱的人,经济就会紧张了,吵架的时候就多了,而且照顾病人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长年累月,一年两年三年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照顾病人的心累和缺钱的心烦,时间长了,吵着吵着,感情就淡了!

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怎么高血压高血糖中风瘫痪的都是男性居多呢?

所以人到了一定的年龄,要管住嘴,迈开腿,甜食饮料肥肉都要少吃,晚上走走散散步,为了你,也为了孩子,为了家庭和谐,农村家庭可承受的有限,禁不住风浪!

#农民种地都说不挣钱,为什么都还在种呢#我四爷爷大概是村里最勤劳的农民了,种的地里干净的连一根草也看不见,但是却是村里最贫穷的那几家之一。

四爷年级比我老爸还要小几岁,是我爷爷最小的堂弟,年轻时候读完小学就开始帮家里干活,长大后就一直在家种地,每天早早起来下地,伺候那几亩玉米小麦啥的。

四爷爷为人憨厚老实,脾气极好,脸上一直笑呵呵的,不抽烟、不喝酒。我老爸曾感叹,你四爷是村里唯一不会打麻将的人,

地里有时候也会种一些经济作物,但是地太少,每家只有三亩多地,后来四爷出去打工,在西安那边干活,结果干了几个月,还让工头给坑了,回来后郁闷的几天都不出门。

从那里以后,四爷再没有去打过工,只专心伺候庄家,按他的话说,地不骗人,出多少力气,给多少回报。

后来,有人见四爷日子是在过得艰辛,就给出了个主意,说蹦爆米花不错,让四爷去干,四爷于是买了个爆米花机,农闲时候走街串巷蹦爆米花,镇上人自己出玉米或大米,四爷给蹦一次收五毛钱,后来涨到了一块钱,偶尔也自己买一些,一个月也能有一些收入,家境才好了点。

为什么不挣钱还要种地,因为没有别的路可走,出去怕被骗,即使到现在,哪怕三令五申保护农民工利益,最好骗的也依然是农民工。

为什么不出去打工,因为家里老人还要赡养,农村老人没有退休金,也没有养老院安置,全要靠自己的儿子来赡养伺候,所以,即使知道种地不赚钱,也只能种地,因为这是唯一的选择。

东北那边很多地方的农民一家有上百亩土地,他们说土地不赚钱,那是谦虚,凭着他们的土地数量,比很多打工人还要赚得多。但是也有很多地方,农民即使知道不赚钱,也只能种地,因为他们太老实,而土地是唯一不会欺负欺骗他们的那个。

世界上最小的山――山东寿光的静山,山体高只有0.6m。在一遍玉米地里!(不要以为只是块石头,当地曾经挖了20多m深,还有石头连着)。(视频截频!疫情静默期看视频)

#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都是怎么过来的#

我是一个90后,从小在山东莱阳的一个乡镇长大,父亲是海阳人,母亲是莱阳人,父亲家里很穷,全村最穷的,因为我妈讲,和我爸结婚后,还帮忙还了大队的几百块钱提留。

我妈家里很富裕,我有4个舅舅,2个姨,加上我妈,总共7个孩子,我妈是最小的老七,姥爷,4个舅舅,都有当兵的经历,姥爷打过仗,负伤,残废军,小舅也参加过自卫反击战,打过仗,大舅当兵回家在集市上卖衣服,二舅在工商局,三舅当时开了一个理发店,小舅回来后被分配到了公安局,我妈当时借了二舅的光,也进入了工商局工作。

听到这是不是感觉我爸和我妈家里的情况很悬殊,好奇他们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当时也是通过媒人介绍,我爸妈相识 ,说实话,我姥爷家里无论是谁,都没看上我爸 ,因为个子很矮(1.6米)我的舅舅,姥爷都在1.7以上,加上我爸家里条件差,所以都不同意,但是我妈感觉我爸人不错,一头乌黑的秀发(结果是焗油焗的)加上我舅老爷当时在胜利油田当领导,说如果亲事成了,把我爸安排到胜利油田,这样以后生活会好起来。

于是两人结了婚,我爸也去了胜利油田,但是好日子不长,事情的转折点发生在九几年,那时候有一段下岗风潮,我爸从胜利油田下岗了,当然这不怪我舅老爷,因为当时让我爸学拖拉机,我爸不学,如果学了,掌握了这门技术,当时也下不了岗。

就这样带着我和我妈回到了老家海阳,我爸通过人介绍去了莱阳的龙大工作,当时干了一段时间,由于离家太远,我们一家就搬到了莱阳,这样我爸上班也方便,就不用那么早骑自行车上班了。

这样过了几年,我爸也很能干,那个时候农村上班的人还很少,虽然我们是外住户,但是生活会比一般的家庭要好很多,还记得当时我爸每个月的工资都会记在墙上,700 . 800 ,当时的工资就是这么多。

后来一天比一天好,我家里开起了小的蔬菜加工点 ,可以说是生活蒸蒸日上。

但是这样的日子没有持续多长时间,由于一些原因加工点关了,我爸又回到了厂子里干活,我妈当时也要去厂子里工作。

又过了几年,我们又搬家了,租了一个500块钱一年的房子,还是和往常一样,爸妈上班,我上学,从小学3.4年级开始,我就一个人生活,爸妈基本上也很少回家了,由于搬家,我距离上学的地方很远,所以那时候我就骑自行车大概20里路吧。

还记得有一天下着瓢泼大雨,没有雨衣 ,没有雨伞,我推着自行车(骑不动雨太大风也大)经过洞仙庄大桥,走到一半,我仰天长啸,我说老天你瞎了眼,你让我受这么多的苦(很多事情没法写在这,你相信这是一个上小学的孩子说出来的话吗)走了一会实在走不动了,雨水夹杂着眼泪,那场雨太大了,雨水带力量,打到脸上生疼。我把自行车扔了,又往前走了一段路,但是心里想,没有车,我上学怎么办,于是又回去捡起了自行车继续走。

回到了家,全身湿透,鞋子里全部是水 ,家里没有别人,就我自己,脱了衣服,随便穿了几件,想要吃饭,还有两个馒头,很硬那种,还有一点前几天没吃完的炒的白菜,就这样对付了一口(那几年的日子基本都是这样)写完作业,第二天继续上学,这样的日子持续到了上初3,因为初三开始住校,当时一个星期生活费40块钱,一天差不多7块钱就够了。

很害怕放假 ,因为放假就意味着我要自己在家,不过那个时候辛亏住在农村,到处都是吃的,苞米呀,黄瓜呀,桃子,苹果,应有尽有,每天我都会去别人的地里摘一点,即使大妈,大爷们看到了,也不会说我,有时候还会送点东西给我吃。

然后慢慢的我上了中专,也是一直住校,一直重复着这样的生活,我爸妈偶尔回家一次看看我,那一段时间我最爱吃的东西就是方便面,大饼 ,因为方便面有味,大饼里有葱花。

直到上了高三,我家里才在我爸的老家花3万元买了4间房子(以前有房子 ,我小爸要结婚,没钱,我爸把我舅舅帮忙盖起来的给我妈结婚的房子给了我小爸)

当时我都不敢相信,我家里竟然买房子了,我不说,大家永远都不知道,我的同学们也从来不知道,我住的500块的房子,在家里就能看到外面的马路,墙上的裂缝,有拳头那么大,用手指一碰就会活动,我从来也不敢让同学来家里做客,因为会感觉很丢人。

在学校,我不好好上学,天天想着赚钱,想着包水库养鹅,鹅毛,鹅蛋能卖钱,鹅粪便养鱼,鱼卖钱,鱼粪便养莲藕,藕卖钱,有一天我把我妈叫到了学校,我说我不想上学了,我要养鹅,我俩隔着学校的大门,我妈说,你以为那么好养,抓回来是小的,你得养大,还得保证没病,就这样我放弃了,反正就没心思学习,天天想方法,想赚钱,改变命运。

后来中专毕业和同学去了北京,学习软件开发,也考下了资格证书,但是我不想打工,后来就开起了饺子馆,饺子馆的第一年,我们家就在烟台买了一个57平米的小房子,也就是我现在住的,虽然不大,但是是我们自己的小家。(有想了解后来怎样的可以看我发的其他几个微头条)

我相信,我小学,初中,中专的同学,好朋友,他们现在都不知道我是这样长大的。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