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企业玉米损耗(饲料行业生产损耗)

2023-01-07 17:29:45 首页 > 畜牧价格

新鲜玉米必须冷链运输的,不然一天不到叶片开始发黄,玉米粒就开始变老了。 我们这就是水果玉米的产地,只是上市时间在年刚过那段时间而已。这里一亩地种植水果玉米在2500棵左右,单个玉米重500克到800克左右一亩地的产量在1000千克到1800千克都有。一亩地的成本不算农户自己的人工,成本在1000多块。收购玉米的老板都是按公斤收购的。 影响玉米价格的主要是玉米的品种和单个玉米的大小。我们这不同的品种,一公斤相差大的时候能有两块多的差价。大棒玉米卖三块多一公斤左右的时候,小棒玉米一般只能卖8毛到1块左右。//@晨星moringstar:加个真空包装好贵啊,而且首先你确定冷链运的?还有一车能拉多少玉米,单根投多钱?//@高低杠漫步:东北玉米到东北以外的顾客手里也是精加工了,不是地头摘下来就直接能送他们手上了。快递还得快递费,不保鲜到手就坏了,那还得售后。就算大货车去地头上拉,拉到东三省以外,那也得用冷链保鲜的货车拉,一车7毛一根的玉米运费也许都比玉米贵,路上还有损耗,到了外地还买7毛吗?哪个采购商会干这种亏本的事? 所以我们只能在本地菜场买本地的新鲜玉米,要吃东北的糯玉米就基本只有买这种精加工的玉米了。//@晨星moringstar:你卖再高他们也不会多赚一点,只是说了实话

小草的春天0000

东北玉米的事儿发酵到现在,我总感觉有点滑稽:全中国除了东北三省以外的大部分人,都觉得甜玉米(也称水果玉米)作为经济作物可以分级,质量好的可以卖高价。就东北老铁特实在:价格卖高了不行,我们地头就是卖7毛一个,便宜的还有3毛5一个的。 说实话,人生活了半辈子了,第一次见到本地人不遗余力的坑本地人的。 记得我小时候,大约八几年九几年的时候,我娘家小镇上做花生生意的很火。 大家一开始都只是种花生,后来有外地客商过来收,小镇上的一些能人也学着简单加工,进行花生米筛选分级,最终我听说是出口了。 花生生意很火的那十几年,我们一个镇上的大人孩子,80%以上的人都参与到其中,种花生的、拉花生、门市上收花生的,都是。宝妈可以在孩子上学走后去门市或花生场上捡一会儿花生,学生可以在寒假暑假抽空去捡一会儿花生,都是当时干完就结帐。 那些年里,我们本地很少有出去打工的。拉花生的两夫妻在家一个月挣四五千,宝妈照顾好孩子、养着鸡鸭猪一个月在家挣1000多块钱(现在我们县城看超市的,一个月也是一两千块钱,还照顾不了孩子)。 因为本地的花生生意红火,连带着开饭店旅馆的都多了起来,因为吸引了不少外来务工人员。 一个总人口只有几万的五六线城市下面的小乡镇,夜里十二点左右还经常有人在吃饭店夜宵,那是晚上在花生场和门市上干活的人在吃饭。整个小镇除了花生生意淡季,很少能看到闲人,出去打工的人也不多。 最近十几年小镇上的花生生意没落了,大家又都纷纷出去打工了。可是在外面打工的人,多数也是以做小生意为主。 所以东方甄选说他们是在助农,我是相信的,因为他们只要能把农产品卖出去,就能带动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 至于有人说他们卖的东西贵,这个属于个人的消费层次问题。#头条创作挑战赛# #董宇辉回应东方甄选8穗玉米卖50元# #东方甄选# PS:截止到现在为止,辛巴的直播间我偶尔在头条上刷到别人发的,自己没看过;董宇辉老师的直播间偶尔逛逛(没买过东西),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董老师那种娓娓道来的卖货方式,不喜欢辛巴天天赔钱的方式。辛巴这孩子太不容易了,天天亏钱补贴家人,以至于我都不忍心看

一根玉米该卖多少钱?可以先了解一下玉米的有关信息。

2021年,中国的玉米总消费量是2亿8205万吨,其中,用于饲养的有1亿8000万吨,占比64%,工业消费8000万吨,占比29%,当种子用了198万吨,在各个环节损耗了不少,只有960万吨是被人直接当做食物消费掉的,这个比例只有3%。

中国是世界上水稻第一大生产国,还有小麦。但这两样的产量,都不如玉米来地大。2021年,中国水稻产量2亿1000万吨,小麦是1亿3000万吨,玉米是2亿7000万吨。水稻种植面积4亿多亩,小麦3亿5000万亩,而玉米是6亿多亩,肉蛋奶的背后是海量的玉米在供应。

2021年,被各种因素影响,玉米主销区的玉米籽粒批发价格创下了记录,最高的时候,每顿2900多元,1.45元/斤。高价格意味着收入会提高,所以,在种植和生产的过程中,大家的积极性被无形增加。

种普通玉米,一亩地产籽粒,上限如果在1000斤左右,那就是1450元。而这个是包含了所有的成本的。

如果是鲜食玉米,根据主产区的公开文件看,亩产到了3000斤,0.5元/斤的收购价。比普通玉米,每亩多了快400元。

那既然鲜食玉米效益更好,为什么不多种点?普通种植是用于自己阶段性食用,而且土地面积有限,不需要大包大揽。而鲜食玉米,它的投入,管理,采摘都不同。

种粮大户如果有上千亩土地,你让他种植鲜食玉米,那他还会有不同意见,普通玉米是粮食,它的价格每年都会有波动,但不愁销路,“民以食为天”,用有人来收。而鲜食玉米,谁来下单?谁来提供资金?一个销售方看到一个地方的条件适合种植鲜食玉米,他也会嘀咕,成熟采摘后,怎么保鲜?怎么运输?这些都是成本。

玉米一旦被采摘,几个小时内,它里面的可溶性糖就会分秒必争地转化成淀粉,那没有了糖,吃起来不甜了,就没人买,那价格上不去了。

所以,一个解决办法是在种植地边上建设加工厂。鲜玉米快速地过几分热水,然后,把玉米放进真空袋包装,再冷冻起来。这样,等进入市场销售,被买回来,煮熟后再吃,才能又鲜又甜。那么,问题又来了,有方案了,谁来提供资金建设厂房?买设备?再接着是冷链运输,再是销售……

农村似乎历来都是社会发展的弃儿,生活水平高了之后,所有人都一股脑往城市里钻,殊不知,没有农村的起早贪黑,没有粮食供应,城市的正常运转,离瘫痪也就一顿饭的功夫。

帮助农村,农民,农业,就是在帮助自己。

董宇辉50元8穗玉米,很多人认为价格贵,我来替你们分析一下里面的成本:

1主播成本20%,10元主播拿走

2平台扣点5%,2.5元平台拿走

3物流成本7%,3.5元快递拿走

4品牌商务对接5%,2.5元被拿走

6广告成本20%,10元打广告

7人工包装和损耗30%,15元承担损耗在生鲜很

正常

8收购成本1穗玉米0.7元,8穗玉米5.6

纯利润0.9元,商家确实非常良心。

一根玉米,除去损耗,自身的成本,加工,存储,包装,物流,人力,平台抽成。6块一根是有道理的,同理一块钱的玉米,和9.9的牛排,燕窝。主播还得挣钱,不可能主播赔钱赚吆喝。这次我挺董宇辉[赞],虽然我是农民,但我知道其中的利益关系。

希望文章作者能结合各自收割机特别给农民一些平时种玉米的建议,尤其是行距,另外也多专注一些不同收割机玉米损耗率,有人说落在地里的玉米有10%,是真的吗?

广阔农业路

4行玉米收获机,河北英虎vs迪马(九方泰禾),热门机型配置对比

东北玉米销售利润计算

按照哈尔滨报价2550元/吨,入关运费220元/吨计算,到昌乐成本价2770元/吨,除去底扣,昌乐地区深加工报价不到2800元/吨,入关无利润。

按照北港平仓价2810元/吨,散船运费55元/吨计算,加上利息和损耗,到蛇口港成本价2910元/吨,目前蛇口港二等散玉米主流价2870-2900元/吨,北粮南运散船无利润。

按照北港一等集装箱玉米2770元/吨,集装箱运费200元/吨计算,加上利息,到广东成本价2990元/吨,目前广东部分小港一等集装箱玉米2900-2930元/吨,北粮南运集装箱无利润。

国家的政策太给力了

今年国家鼓励农民把玉米栈起来,减少粮食损耗,这是非常好的政策,而且每立方米还有补贴,一立方补贴37元,这样的惠民政策政府应该大力宣传的 ,可我们农民为什么就不知道呢?村里积极宣传做栈子,99%的农户都完成任务了,农民却不知道补贴这回事,这是为什么呢?

玉米价格持续暴跌,贸易商遭血洗

正当贸易商们期待着玉米价格一路过关斩将,达到1.8元的时候,国内市场在进口玉米还有陈粮小麦和稻谷的围剿之下,叠加上深加工企业和养鸡业的连续亏损,玉米价格从1.5元以上持续回落,东北地区的二等以下的玉米大举入关,华北玉米价格的连续暴跌,从而导致华北地区玉米崩盘式暴跌,今日山东地区有的企业已经跌到了1.38元,炒作玉米的贸易商遭遇了最惨烈的血洗。

华北地区的贸易商在去年冬季河北爆发疫情的时候,由于玉米价格疯狂暴涨,有的贸易商把所有库存卖在了最高点,1.2~1.25元的价格,出手价为1.51元左右,几百万斤玉米可以估算出他们赚取的利润。400万斤赚了100万,无论是谁,都会被冲昏了头脑,在行情火爆的时候,风险已经被忽略,在疫情结束后,他们开始了大量收购,不少贸易商的成本在1.45元以上,而且不包括利息和人工成本,还有损耗,但是随着疫情结束,交通的恢复,低成本的贸易商开始大举出货,山东深加工企业玉米车辆最高达到了2545辆车,玉米价格见顶回落。

因为之前的暴利,对于市场的转变已经麻木不仁,养殖业和玉米深加工已经难以承受高价玉米,玉米价格出现了滑铁卢事件,——疯狂暴跌。

由于去年的教训,因为去年后期出货的贸易商赚了一大笔,因为去年后期玉米价格的上涨。以及网络自媒体推波助澜,说什么玉米价格涨到1.8元甚至2元,由于贸易商的高价,国内有缺口,即使短暂下跌,玉米价格还会上涨,那么为什么需要赔钱卖玉米呢?

在暴涨之后的第一轮暴跌必然会迎来一波反弹,但是,市场的心态已经破坏了,涨到之前的高价,那已经是奢望。

经过了几个月的震荡波动,有的贸易商死活不卖,涨了希望还要涨,跌了不卖,但是大家都没有注意到市场在悄悄的转变。

国家大手笔进口玉米,大手笔拍卖陈化粮小麦和稻谷,这些东西都是堵上玉米供应缺口的,不过企业接受这些东西需要时间,生产线以及配方的研究配制,还有这些东西在使用中会不会出现问题?

市场开始了逆转,玉米价格遭遇滑铁卢。

当玉米价格再次兵临城下,山东深加工企业玉米价格有的已经跌破了1.4元,达到了1.39元!贸易商出手价格还要低一点,倒卖粮食的小贩需要点利润。

恐慌就像是瘟疫一样在传染,有的贸易商心态已经破坏,剃了辫子图凉快,索性全部清仓出售。

如果玉米价格再次暴跌,那么,遭遇严重亏损的贸易商,在今年冬季收购玉米的时候,将会是特别慎重,农民是否会出现卖粮难?现在的小麦价格就是这样的例子。之前贸易商抢购小麦,但是随着小麦价格的持续下跌,目前的小贩都已经对小麦没有了兴趣,粮食贸易所谓的暴利,对比其他的行业,其实就是毛毛雨。

玉米价格何时达到底部?贸易商是市场的主要参与者,经历了这一次玉米价格的暴跌,今年秋季他们必然会谨慎。

让我们静观其变吧!

#烟火乡村话丰年#你们看,这玉米掰的是不是有点早了,我觉得还没有100%成熟,颗还是青的,为什么大家都那么着急收呢,有些掰了还没有晒干就脱了,烂籽好多。我看天气预报提示:未来一段时间天气晴好,利于秋作物灌浆提高粒重和品质,那为啥不能晚几天再收呢,那样的话用收割机收还能降低机收损耗,据说每晚收一天能多打半袋粮,多卖几十元,咋都那么着急呢?

李国庆下场为东方甄选洗地了

盆友们好,最近这个网上很热闹,东方甄选的玉米卖50块钱,归到6块钱一根。董宇辉加了一句谷贱伤农,被辛巴暴怼,冲上热搜,这段时间占据了大家的视野。

本来我这个人不会在各种直播间买东西,也不爱看各种直播购物节目。不过,咱也没脱离网络,自然而然,会看到这些网络骂战。

相对来说,辛巴卖糖水燕窝事件,而对他感观不佳。东方甄选在网络的口碑要好很多,自然对东方甄选的印象好一些。

不过咱也不买东西,完全就是看个热闹,哈哈。

昨晚,看了李国庆李总的一个视频,发现这李总老兄,也下场来帮东方甄选洗地了。这就更热闹了。

我看过不少李总的视频,比较喜欢李国庆李总的。和夫人打仗打了好几年了,好像到现在也没闹明白。这么大年纪了,还遭遇感情背叛。还能活跃在网络上,咱也是挺佩服的。

看完李总的洗地视频,搞得我也想来蹭一波热度了。

先说一句啊,李总,你这视频是拿手机剪印剪出来的吧

怎么剪辑痕迹这么严重啊,是拍视频的时候没打好草稿吧,还是觉得这次地有点难洗啊,哈哈

李总洗地第一个理由:是蔬菜水果等损耗严重

李总用超市来打了一个比方,说这个超市蔬菜啊,完全是不挣钱的,基本就是用来吸引客流的一个手段。

我自己开过店,一个堂妹也开过超市,经常过去玩,也大概了解一些超市的情况。

虽然说超市蔬菜类确实损耗比较大,但也不至于亏本。每家店都会有自己的定位,每天卖啥价位的蔬菜,能卖多少,基本心里都有数。

做生意嘛,哪有做亏本买卖的。一个超市你要是蔬菜报损很大,哪你这个报采购计划的怕是分分钟要滚蛋了。

而且这个玉米打好包装后,可比其他蔬菜类要好保存得多。

李总洗地的第二个理由是,说直播间的产品积压严重。

产品积压下来,后面肯定是要销毁或处理的,会增加成本。

虽然,我没买过东方甄选的产品,但东方甄选在网上太热了,瞟过眼的视频,都知道,他们东西太好卖了,经常董宇辉出场,产品都不够卖的,还没到下播时间,产品就卖光了,还到处临时找产品上架。

所以,李总,你这个理由也是有点站不住啊。

看了好多遍李国庆的视频,也没找到其他有力的辩解观点,一些啥物流损耗啊,等等理由都不是很充分啊,因为超市或其他直播购物他们也都有这些环节。

既然想做这个头条,当然也得网上搜一搜董宇辉的自我解释视频。董总啊,给您科普一下,咱喂牲畜的苞米啊,不论根。您可能脱离农民群众有点久了。咱去买喂牲畜的苞米,没有说到地头一根一根数的,基本都是论斤,论吨。

至于其他的一些理由,更不认可了,啥物流啊,啥快递小哥费用啊。其他直播间也都有这些环节啊。你东方甄选怕不会单独给快递小哥加钱吧

单论董宇辉的谷贱伤农,咱是认可的。确实,这些年农民种地不赚钱,是有共识的,农民朋友们宁愿撂荒,也要去厂里打螺丝。

你直播间的产品定价是根据你直播间定位来的,卖的贵还是便宜,只要你没有欺骗行为,只要你不是说,把没有通过有机认证的虚编为是有机商品,都没问题。都是你的自由,消费者选择买贵还是便宜,也是有他自己的选择。

这里要点一句,辛总,你是有过不良记录的啊。

说到这个定位,只是影响你直播间自己的利润,说到惠农,怕是没有给到农民太多的实惠。

比如这个LV包包,和义乌生产的小品牌包包比较。LV卖好几万一根,而小品牌包包,同皮质的,做工好的,可能就卖几百上千一个。

那么,其中这么大的差价都去了哪里?

大品牌的,品牌溢价,品牌培育、广告。产品设计,比如什么大牌设计师啊,还有销售渠道,终端形象包装等等,都比普通品牌费用高很多。当然,大头绝对是品牌方的,不然他这么折腾干啥!

至于终端生产代工这个环节,想分多大一块利润,你怕是想多了。甚至于,一些量大的大品牌,生产代工环节的利润那是抠得死死的。

由此可见,东方甄选的一句谷贱伤农,也就是董宇辉顺嘴的一句感慨而已,他家东西卖得贵,怕是难以分给农户更多。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